聚焦物流大事件 | 多家船司半年业绩公布;巴拿马运河限行措施延长
Hi,又到了每周聚焦物流大事件的时间,热门行业动态,搜航实时关注!搜小航将本周国际贸易、物流圈关注度较高的10条资讯整理如下,2分钟就能掌握国际前沿最新动态,快来看:
01 以星2023年上半年亏损2.71亿美元
本周,以星(ZIM)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报。
2023年二季度,以星承运箱量达86.0万TEU,同比增长0.5%;单箱运费达到1193美元,同比下降66.8%;实现营业收入13.1亿美元,同比下降61.8%;息税前利润(EBIT)为亏损1.6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7.64亿美元;税前利润为亏损2.7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7.36亿美元;净利润为亏损2.13亿美元。
2023年上半年,以星承运箱量达162.9万TEU,同比减少5.0%;单箱运费达到1286美元,同比下降65.4%;税前利润为亏损3.3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39.55亿美元;净利润为亏损2.71亿美元。
02 长荣海运公布上半年业绩
报告期内,长荣海运实现营业收入约1342.1亿元新台币(约合42.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458.2亿元新台币,同比下降61.1%;归属于母公司业主的净利约为101.3亿元新台币(约合3.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036.5亿元新台币,同比下降95.0%。
对于市场前景,长荣海运董事长张衍义此前曾分析称,当前全球集运市场供需缺口大,供需失衡严重。从供给面看,舱位过剩,短时间内运价很难恢复;从需求面看,今年的旺季可能延后,预计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运价才可能上涨。
张衍义还表示,由于舱位过剩严重,一些老旧船舶应该被淘汰,明年船公司淘汰旧船的意愿会更高。
03 Pan Ocean上半年业绩发布
近日,韩国泛洋海运(Pan Ocean) 发布上半年业绩公告,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211万亿韩元(约合16.6亿美元),同比下降29.8%;实现营业利润2376亿韩元(约合1.78亿美元),同比下降41.7%。
泛洋海运表示,公司第一季度业绩恶化,是因为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BDI)出现暴跌。第一季度的BDI均值为1004.7,同比去年第一季度的2041下降了51%,环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523下降了34.0%。
进入第二季度后,海运市场行情仍旧未能有效恢复,BDI均值为1313,同比下降了48.1%。受海运市场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持续低迷。
04 Norden公布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近日,丹麦船东公司DS NORDEN(简称Norden)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下降了大约三分之一至9.52亿美元,利润为 1.08 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 1.79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大约40%。
首席执行官Jan Rindbo表示:“尽管市场情绪疲软,但在动荡的市场中专注于客户的货运服务确保了干散货和油轮的利润率。此外,通过积极管理我们的投资组合,我们仍然实现了高额盈利和船舶销售收益。”
05 大韩海运业绩下滑但盈利超预期
韩国SM集团旗下航运子公司大韩海运(KLC)发布财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83亿韩元(约合5.24亿美元),同比下降10%;实现营业利润1251亿韩元(约合9400万美元),同比下降12%。
据悉,大韩海运凭借以与优质货主执行稳定长期合同的专用船队为基础的稳定业务,以及投入运营新造LNG船,实现的营业利润仍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第二季度,该公司营业利润率达到19%,比市场预测值17%高出2个百分点,也超出了2021年全年平均17.7%和2022年全年平均18.3%的营业利润率。
06 巴拿马运河限行措施延长至9月2日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8月16日宣布,受持续严重干旱影响,现阶段实施的船舶限行措施将延长至9月2日,每天获准通行的船舶数量依然限制在32艘以内。
据路透社报道,依照巴拿马运河现行限制措施,通行船舶最大吃水深度为44英尺(13.41米)。运河每天只允许14艘预约船舶通过小型船只使用的旧船闸,每天允许10艘预约的船舶通过新的大型船闸。留给未预约船舶的通行数量只有8艘。相比之下,往年同期运河每日通行船舶数量为36艘。
运河管理局还宣布,9月2日前,继续暂停两个船闸通行许可的特别拍卖。
07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创新高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本周三涨至逾一个月高位,受助于巴拿马型船和海岬型船运价走高。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涨67点或5.8%至1233点。海岬型船运价指数上涨104点或6.5%,至1701点。海岬型船日均获利增加862美元,至14106美元。
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上涨74点或5.2%,至1486点,创三个月以来新高。巴拿马型船日均获利增加664美元,至13374美元。超灵便型散货船运价指数上涨40点或5.2%至812点。
08 地中海航运再扩大航空货运业务
尽管市场疲软全球最大的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MSC)仍在寻求通过收购意大利航运货运公司AlisCargo多数股权扩大其航空货运业务。据悉如果意大利监管机构一旦批准AlisCargo重启服务出售事宜将最终敲定。
MSC航空货运高级副总裁Jannie Davel表示:“收购Aliscago的多数股权是朝着扩大MSC航空货运解决方案能力迈出的关键一步。“这最终将为我们的客户提供高质量和一致的产品。同样感到自豪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个有着共同愿景并建立了坚实基础的合作伙伴希望能进一步发展双方合作关系。”尽管收购细节尚未公开但地中海航运表示打算在明年初获得全部所有权。
09 电池动力船舶数量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努力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电池动力船舶正越来越被视为传统柴油动力船的一种可行替代品。
据Maritime Battery论坛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近600艘在运营的船采用了电池作为能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另外还有190艘新造船订单将使用电池。
挪威船级社的有关数据也显示,有589艘电池动力船在运营,另有208艘电池动力船的新造船订单。其中,汽车和客运渡轮占最大份额,有253艘在运营的船使用了电池,有91艘新造船采用电池动力。紧随其后的是海上供应船、游轮和渔船,以及被归类为从事“其它活动”的船舶。
10 远东航线即期运价上涨
随着多家班轮公司再次上调综合费率附加费(GRI),远东3条主要出口航线的集装箱海运价格已显著上涨。
从7月底开始,远东至北欧航线运价大幅攀升,从低于1500美元/FEU的水平上涨了500美元,涨幅达到39.6%,将该航线与远东至地中海航线之间的价差缩小至670美元,这是今年以来的最小价差。
与此同时,近几个月来,远东至美西航线的运价也呈稳步增长,7月1日至8月1日的一个月内上涨了470美元。自6月底以来,平均即期运价上涨了51.5%。
Sand指出,价格攀升出现在旺季和新一波合约招标之前。但基本面依然疲软,涨幅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价短期提振能否转化为持久收益,以及如何影响9月份的GRI调整。